【1.裂縫、空鼓的處理。對于有規則的裂縫,應鑿成“V”形縫,將縫內清理干凈后,用瀝青油膏進行封閉。如能用火焰烘烤,使裂縫處充分干燥,效果更佳。一般發絲裂縫,作大面積封閉。對有空鼓的地方,應將面層敲掉,將墊層鑿毛,在墊層上刷一道水泥漿,隨即用與面層相同的材料修補平整。 2.防潮處理。對裂縫和空鼓局部處理完后,應對面層進行全面防潮封閉處理。處理的原則是阻塞水泥砂漿或混凝土中毛細管滲水通道。一般可采用涂刷防水涂料或防水劑的方法。涂刷前,先將面層鑿毛,清掃干凈,涂刷兩道防水涂料。第一道涂刷時應用力,使其深入毛細孔內。待第一道涂料實干后(一般24小時左右)再涂刷第二遍,這樣形成整體防水涂膜。在地面與墻面轉角處,涂料應刷至墻面踢腳板高度。 3.檢查。先檢查地面是否有裂縫,裂縫是地下水向上滲透的主要通道。水泥砂漿或整澆的混凝土地面,一般寬度0.05毫米以上的裂縫均為可見裂縫。有規則的裂縫通常是沿房間縱向或橫向出現的,是材料收縮龜裂形成的。再檢查地面是否有空鼓現象,可用一根木棍沿著地面輕輕垂直敲擊,如果所敲擊的響聲有空響,該處就有空鼓。 在對原地面進行防潮處理后,再做新面層。新面層材料的選取應考慮選用強度高、耐磨、有一定防潮能力、易于清洗、實用美觀的地面材料,亦可采用水泥砂漿面層。 至于空氣濕度,除特殊需要可用設備控制濕度外,一般建筑不宜打開迎風的窗,少打開迎風向的門,減少潮濕空氣涌入室內即可。】...... |